-人機和平共存,讓你成為搶手人才
AI發展 全面啟動
你或許能想像這一天的到來:8:00進公司時,由機器人在大門幫你進行人臉辨識打卡,中午在餐廳用餐則是由機器人幫廚幫你夾菜,並且依員工健康大數據,調配適合每位同仁的餐點;在OK超商從購物到結帳等過程都是無人化,拿了就走、免排隊、不用翻找零錢…
這些如科幻電影的情節已悄悄發生,更遑論早已在圍棋領域成功征服人腦的AlphaGo。於是幾個關鍵字如-人工神經網路(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)、機器學習(Machine Learning)、自然語言處理(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)等劃時代的技術突破,已引發這股我們稱之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。而AI人工智慧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的運用在這些技術中扮演核心角色,勢將對全球產生翻天覆地的影響。
一九九四年網際網路從NASA實驗室及學術網路的象牙塔出走,引起爆發性的應用,AI也將從實驗室走出來運用於產業領域,預料也將大幅改變人類的生活。很多人訝異,為什麼短短1、2年間如人工智慧(AI)、虛擬實境(VR)、深度學習(DL)等新科技飛快躍進?其實這些技術已發展數十年,直到近來網路頻寬、電腦設備、精密機械、資料分析等都同步成熟,在這最佳時機全面結合應用「大爆發」,也宣告AI人工智慧熱潮-「全面啟動!」
機器人造物主 工業 4.0 時代贏家
AI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可分為兩個層次:第一是產品與服務本身的轉變;第二是運用AI在製程、管理或商業流程上,可以大幅促成產業升級。也就是說,企業為了不被潮流淘汰,不僅產品或服務必須有AI的功能,更可用AI拉高公司運作的效率與競爭力,首當其衝已受影響的產業例如金融業、健康醫療、製造、運輸業等。
醫療上的應用
目前已經有不少人工智慧在健康領域實踐的進行式,除了已經廣泛使用的達文西手術裝置外,未來靠著「物聯網(IoT)+大數據+AI」應用結合,在醫療輔助診斷、醫學影像判讀、健康數據管理等面向,能更快速、及時、準確的診斷與治療服務;林口長庚正在開發的「糖尿病患眼睛病變診斷系統」,就是利用AI輔助醫學影像診斷,並藉助「深度學習」從海量資料中不斷獲取診斷的特徵點,若導入成功,將比傳統人力增加5倍的病患照顧量。
(圖:IBM的Medical-Sieve它能夠在短時間內輔助分析並給出可靠的診斷建議)
金融上的應用
不少銀行已引進機器人(Pepper),提供迎賓及基本業務說明服務,但以金融業如此倚賴數據的行業,運用人工智慧及大數據分析將會革命性地改變銀行、保險、證券業的經營模式,例如證券交易員及投資專家的工作,可能會被理財機器人(robo advisors)取代;值得一提的還有透過生物辨識技術(臉部、聲紋、虹膜、靜脈)及感測裝置,原本客戶需至分行面對面進行身份確認的作業,未來可以透過手機、平板及電腦進行遠距辨識,大幅降低了原本繁瑣作業時間與成本。
(圖:軟銀開發的Pepper正式進入職場擔任第一線的服務人員)
製造業的應用
未來的智慧工廠在每個生產環節、操作設備都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,可自動化完成生產線操作,且每個設備都能相互溝通、即時監控周遭環境,隨時找到問題加以排除,也具有更靈活、彈性的生產流程,可因應不同客戶的多樣產品需求。當萬物互聯,工廠設備得以互相對話,製造流程變得更有效率,意味著「少量多樣」、「客製化與速度」的時代來臨了,而台灣的代工產業應藉此機會走到前端,直接與市場連結,小而美、能根據市場靈活應變的製造業,在工業4.0時代才有可能成為贏家。 (圖:設備可以相互對話的智慧工廠)
運輸業的應用
「無人車」亦指由電腦系統駕駛汽車,此類應用結合環境感知、規劃決策和多等級輔助駕駛等功能於一體,利用感測器、機器視覺、電腦運算、機器學習等技術,辨識汽車所處的環境和狀態,並根據所獲得的相關路況訊息、障礙物等數據做出分析和判斷,由主控電腦控制車輛轉向和速度;當全台第一輛「無人公車」7月起在台大校園試行駛後,也宣告AI未來在公共運輸業、貨運物流業也將產生變革。
(圖:無人公車七月起在台大校園試行駛)
人機共生─如何讓自己更搶手
「機器人將會取代你的工作」已經慢慢從預言走向現實了嗎?最近的例子,如高速公路etag全面啟用後,造成大量收費員的失業與抗爭問題;軟銀(Softbank)開發的Pepper機器人正式進入職場,擔任第一線的服務人員,月薪只要新台幣兩萬七千元…答案似乎已很清楚了。
機器人已經愈來愈聰明,甚至開始滲透到公司裡,改變每個人的工作,而且已不再限定於那些危險、骯髒以及單調的自動化工作,事實上,機器人已經愈來愈有智慧,逐步取代較高階、思考型的工作,更具體的研究數據為麥肯錫的報告:「到了2025年,知識工作自動化工具與系統,將可執行相當於一億四千萬名全職者的工作量」,而自翊為「萬物之靈」的人類,未來該如何自處呢?
首先工作者必須要去接受可能失去工作地盤的事實,在未來的10年內,全球職場因為智慧機器的進化,將會出現以下三大趨勢:
趨勢一:再見,入門級知識工作
舉例來說律師工作中最煩人的是翻閱文件與證詞紀錄,猶如大海撈針般尋找與訴訟相關的關鍵資料,這部份變化不大的初階、入門工作已可由智慧搜尋系統執行,而且出錯率幾乎是0%!結論就是重複性高、工作可量化成數字、思考+決策時間不超過5秒等工作較容易使用AI來執行。
趨勢二:智慧機器變決策者
因為人腦對大量資料的邏輯分析、迅速決策的能力有其極限,例如飛機航班票價、保單費率計算等,此種高度結構化的計量任務多已不再由人腦執行,因為AI對於情境認知的能力與日俱增,也能賦予其更多自動與重複做出合邏輯決策的工作機會。
趨勢三:人機互助「把智慧放大」
我們該以正面思考來看待AI的到來,電腦或許擅長處理深度,但還無法在廣度上與人類競爭,還是有許多無法以演算法處理的隱性知識與決斷,例如AI能幫助業務人員建立與客戶更緊密的關係,靠的就是更精準進步的客戶關係管理系統,龐大的社交記憶庫讓人類專注於人際社交,畢竟,這是AI做不來的部份!
與機器人當同事? 關鍵在你的態度
在AI時代裡的生存學,最重要是自我認知與態度,可以利用以下五個步驟重新定義自己和機器的關係,以及檢視自己的定位及貢獻,持續保有工作的關鍵能力:
1. 向上走:簡單地說就是追求更高的知識水準,只要能思考得比電腦更全面宏觀,抽象概念的層次也更高的話,一定會有工作等待著你;其實這就是自動化侵蝕人們工作以來,一直不變的忠告:「讓機器做比你低下的工作,並把握機會更上一層樓。」
2. 向旁邊走:能選擇向上走的知識工作者,也許只是少數族群,大部分工作者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,然後努力地加強。你可以找到目標行業中的佼佼者進行benchmark,你需要更欣賞自己IQ 以外的智能,例如人際關係、傾聽能力等,若具備強化的心態,知識工作者會視AI為合作伙伴,共同運用創意解決問題。
3. 向裡面走:選擇向裡面走的知識工作者,需要知道如何監控和調整電腦的工作狀況,例如報稅的工作已逐漸由電腦來完成,但聰明的會計師,會注意自動化程式和使用者常犯的錯誤;而在數位行銷中,購買廣告幾乎已完全自動化,但只有「人」才能判斷哪些廣告其實會傷害品牌,以及應如何調整廣告背後的邏輯,人可以確保電腦運作良好,應該多培養觀察力、轉化力,並且讓它做得更好。
4. 向窄門走:採取這個步驟的知識工作者,必須找出行業中某個特殊專長,而這項特殊專長的自動化是不符合經濟效益的,選擇向窄門走的知識工作者,必須找到自己的特殊利基,埋頭深入鑽研;在眾多通才之中,他們是專注在單一領域的少數偏才;如果這是你的策略,那麼就要開始建立自我形象,成為對窄領域更專精的人。
5. 向前走:每部機器背後的造物主還是人,而且是很多人,有人直覺的想到需要更好的系統、有人辨別哪些部分可以程式化、有撰寫程式、也有設計運用程式條件的人;選擇這個策略的知識工作者,需要擅長電腦、人工智慧和分析。如果你選擇向前走的策略,就必須跳脫常規的思考、看到目前電腦不足之處,並想像尚未存在的工具,這樣一來,你將成為領域中的頂尖人物。
近年來在兩岸間奔走,亟力呼籲政府重視AI發展趨勢的「創新工場」董事長李開復,建議大家改變觀點,將人工智慧視為可以為人類帶來巨大改變的便捷工具-「AI 應該成為一個工具箱,要解決什麼問題,裡面就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」…
未來每間公司的經營者,應該思考的是公司競爭力的關鍵,不是自動化創造的高效率,而是利用人類與機器互助化創造新的價值,因為你靠著機器人協助生產,減少成本也提高效率,但當你的競爭對手也加入自動化的行列,這些競爭優勢就消失了;效率是一時的,創造新價值才是AI來了、人機互助下維持企業競爭優勢的好方法。
人類和機器專長不一樣,現在外界提AI,都忽略了背後人類智慧的重要性,AI+HI(Human Intelligence)才是智慧發展的最終樣貌,人和機器的共生才是未來世界的終極形態;電腦或許擅長處理深度,但還無法在廣度上與人類競爭,無論機器變得多麼聰明,人類的輔助仍充滿價值,這也是我們在科技進展中期許人與機器互助化的願景,因此與其追問會被機器取代的下一個工作是什麼,不如了解機器帶給我們的下個工作是什麼!!
參考資料:
1.下一個工作在這裡!智慧科技時代,人機互助的5大決勝力- 湯瑪斯.戴文波特著
2.人工智慧來了-李開復著
3.數位時代雜誌 278期-P51封面故事
4.數位時代雜誌 270期-P41「AI經濟,席捲全球」
5.天下雜誌622期-P58 「AI,全面啟動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