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《人文專欄》掌握文武半邊天─黃海岱的戲台人生

《布袋戲是門深入台灣民間的傳統戲劇,史豔文、素還真等戲偶猶如明星般讓民眾著迷,這一切皆歸功於布袋戲團「五洲園」創始人─黃海岱大師。他出生於日治時期的嘉義廳西螺堡(現雲林縣西螺鎮),黃海岱自十五歲起就跟隨父親黃馬學習操偶,九十幾年的戲台人生,全心奉獻於布袋戲,也是他讓台灣布袋戲走出不一樣的路。》

 

黃海岱育有八子四女,大部份都與布袋戲有極深淵源,這個家族表演、傳承的是真正的台灣布袋戲,全世界沒有其他地方有如此特別的偶戲,人們爭相模仿戲偶,操偶師傅備受尊崇,功夫出於掌上,戲偶在掌間流轉,人物的喜、怒、哀、樂或靜或動全靠一雙手演繹著。


黃海岱的父親黃馬曾說過:「每一尊小小的布袋戲尪仔,都同樣畫著一張臉,眉目不動,沒有表情,唯有靠著『演師』的全神投入,達到無我、忘我的境界,才能夠讓這些戲尪仔鮮蹦活跳起來!」,為了讓戲偶們能活靈活現,黃海岱勤於苦練雙手操縱戲偶的技巧,短短幾年內,戲偶已可在他的手中幻化無窮,尤其移動的迅速,更是出神入化。


十八歲那年,黃海岱在父親同意下另起爐灶,創立了「五洲園布袋戲團」,開始於台灣各地演出,五洲園創立雖早,但布袋戲當時受到日本人如「禁鼓樂」等諸多限制,表演僅能一切從簡,但經過富有巧思的劇情創作,以及熟練的掌上技巧,再搭配後台文武場的配合,戲團很快就在台灣打響名號。


黃海岱於二十歲時開始出名,「操偶難學易精,口技易學難精」是當時父親經常對其訓誡的話,故雖已在台灣有一定的知名度,他仍想盡辦法再做突破,布袋戲原是大型宗教活動酬神謝祖的娛樂節目之一,黃海岱讓布袋戲脫離廟宇傳統,除了講述孝道及善惡等道德故事外,他也在劇情故事上加入其他變化,熟讀古典文學並將其改編為更貼近社會的內容,從「三國演義」、「精忠岳飛」到「楚漢相爭」等,都是其取經來源之一。


除了劇本,黃海岱也將當時流行音樂北管引入布袋戲,大大提昇觀眾的接受度,觀眾喜愛他所創造的俠義角色,改編自歷史劇及武功故事的英雄劇情,偶戲與打鬥畫面吸引觀眾的目光,他用手創造生命,用聲音刻畫角色,為布袋戲帶來嶄新的風貌。


黃海岱也將其操偶技術傳授給有心學習的子孫們,經過代代相傳,布袋戲發展兩百年來,黃家就佔了一半的歷史,儼然成為全台最大的布袋戲流派,黃海岱及其子孫改變了古老的布袋戲藝術,從原本的戶外戲台表演到家喻戶曉的「霹靂電視台」,人們所熟知的史豔文也出自於黃海岱之手,是1920年初黃海岱依清代章回小說《野叟曝言》所創立的角色。


(左)各個時期的史豔文 (右)黃俊雄與史豔文(宏觀電子報)



雲州大儒俠-史豔文彷彿是黃海岱的化身,故事中的忠勇孝義是想傳達給觀眾的觀念,後在1970年透過次子黃俊雄的電視節目將「史艷文」角色發揚光大,雲州大儒俠的角色深值人心,也正式將台灣布袋戲文化推向巔峰。

矢志要把布袋戲發揚光大的他,不僅未將這項「謀生技藝」視為一己之私,反而來者不拒廣收門徒,毫不保留地將自己的經驗和絕活,傾囊相授給所有徒弟。黃海岱一手所調教出來的第一代弟子中,包括他的兒子黃俊卿、黃俊雄在內,一共有二十三人,個個都盡得他的真傳。

黃海岱一生都與布袋戲為伍,於2007年辭世,享壽一百零六歲,舉國為之哀悼,這位國寶級的大師是將布袋戲文化深根台灣的主要推手,讓布袋戲成為全民文化、原汁原味的在地特色,雲林縣政府更將每年一月二日黃海岱生日訂為「雲林布袋戲日」以表達對他的尊崇。

「一口道盡千秋事 十指弄成百萬兵」,大師在他一世紀的掌中歲月看盡時代的滄海桑田,他引領著當時許多台灣人的俠義夢、道德觀,腦中真書藏萬貫,掌握文武半邊天,人稱「紅岱伯」的黃海岱永遠都是轟動武林的通天教主!




※參考資料 1.台灣月刊:《功名出掌上―布袋戲宗師黃海岱》 2.雲報:《雲林文化》轟動武林的布袋戲家族 3.壹週刊:《世家望族》掌中乾坤搏江湖―黃海岱家族 4.Discovery《台灣人物誌》-黃海岱紀念特輯
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