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人在工作裡,都曾因一個小小的念頭而做了嘗試和改變,解決了自己或別人困擾已久的問題;創新和改善,有時就是這樣不經意的流出。或許你也曾因為這樣,而對自己有那麼一點小小的佩服。 為了帶給大家更多的啟發,5月,我們邀請了翟本喬和大家分享他的創新態度和經驗;6月,CIP成果發表見證了同仁們持續改善的實踐,從不同的角落創造了不同的價值。
創新無分大小,跳脫出現有的框架,產生好的改變和結果,就是一件有價值的事。『求新求變,共創價值』是今年明基材料對自我的期許,這8個字,不只是個口號,而是希望所有明基材料人能具體實踐的精神。
沒有最好、只有更好的CIP活動
CIP從2012年3月展開,到今年6月已歷經七屆,品質管理中所謂的CIP (Continuous Improvement Progress) 『持續改善計畫』,源自於日語中的 kaizen(改善),指的是上、下全員逐漸、連續地增加改善,過程中遵照PDCA迴圈、利用QC手法之有效應用,完成對策之擬訂/實施,並進行後續效果確認、標準化等流程,以達成企業QCD(質量、成本和交貨期)目標。
CIP活動強調以過程為主的嚴謹思考,只有通過對過程的改善才能得到更好的結果,專案Leader還需接受過如PMP課程、QC手法等相關課程才得以勝任,所以各組的QC Story (成果報告書),絕對是真金不怕火煉的一時之選。
公司在歷年七屆CIP活動中,共完成116組專案,有53組完成個案發表,誕生了19個真材實料、說到做到團隊,每屆參與同仁的努力,均對公司的製程能力提升、產品良率提升有了具體的貢獻,所以每到發表會的時刻,都是公司各部門間相互切磋的盛會。
第七屆CIP活動於2015年10月開跑,共有17組團隊報名(Group A-7組、Group B-10組),最後A、B Group各有4組團隊進入發表會競賽。
6/3的發表會中,各組組長在台上呈現專案結果,台下成員也能適時提供火力救援,由高階主管組成的評審團,往往能一針見血的點破問題,讓改善團隊頓悟開竅,也成為下一次『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』的修正方向,開啟持續改善的另一扇窗。
(左) CIP金銀銅質獎座
(中) 同仁聚精會神聽取說明
(右) 主管講評
誰與爭鋒的CIP金質獎團隊
在第七屆CIP團隊的『比武大會』上,我們看到了岳雷的團隊對降低PSA異物的投入,不論在設備調校、改良,及整體清潔方式總檢討,都顯示出其用心之處,另外,資材部門在降低倉儲與調撥費用上,研究如何整併達成滿車率、利用回頭車等相關對策,值得一提的還有新民『設備預警監控系統導入』,此CIP案運用大數據理論來監控滾輪的扭力與張力等指標,更可視為大膽假設、突破框架的創新作法。 這群CIP勇者走過的路,正是我們通往成功的捷徑,就讓我們來聽聽金質獎團隊怎麼說吧!!
Group A: 大尺寸製程壓點改善
本屆Group A的金質獎團隊由龍科廠團隊在「大尺寸製程壓點改善」的成果所得;產品日新月異,大尺寸面板是未來客戶需求的主流,提升大尺寸偏光片良率是必要目標。 內部顧客(後段製造)對大尺寸壓點不良率偏高,其檢視現況問題進行分析,找出前段最大的問題,針對異常原因建立前段指標,將異常阻攔在前段,減少異常物料流到客戶端。
針對異常來源改善之方法,除應用實驗設計進行不同條件下藥液對良率的影響,也透過假設檢定判別改善前後的效果等。改善期間團隊遇到的問題不斷,需測試的膜種相當多,必須考量排程、出貨、設備施工等各種情況,無法連續性測試也讓對策驗收的不確定性一直存在,也消耗著組員對成果的信心。
但是改善是沒有捷徑的,與組長Jason的訪談中,當他說到「我們不怕異常,只怕犯一樣的錯誤,因此一步一步穩穩的改善就是團隊目標」,在他眼中閃出的光芒不單只是獲獎的肯定,所累積下來的團隊成就對日後持續改善的想法奠定穩健的根基。
Group B: 磨邊效率提升
本屆Group B的金質獎團隊為BMS工程課團隊,其改善緣由為目前研磨製程中,因刀具數及參數設定,需循環2次流程分次研磨,此現象對生產效率和成本都十分不利,所以改善磨邊效率,成為組長楊勇的課題。 簡單地說,就是『如何從兩次磨邊改良至一次磨邊』,透過電話會議訪談,楊勇努力要讓非科班出身的小編瞭解。
透過DOE實驗設計以求出最佳解,楊勇帶著團隊展開本案的重頭戲,就在取得5因子2水準進行部分因子實驗時,遇到數據不佳的瓶頸,後來經過主管提點,團隊才逐漸突破對DOE設計『學校教的』、『理所當然』的認知框架,滿足了品質要求。 從兩次研磨成功改良至一次,人、電、機的成本也同步降低,憑著團隊的堅持、還有勇於突破經驗迷思的框架,這種自我要求和求變精神,這個金質獎實至名歸!
CIP,就是一種創新的態度
CIP活動自第6屆起增加非品質組後,我們感受到公司內參與的熱度,第八屆活動目前已沸沸揚揚進行中,參與範圍擴大到全公司各事業群,除了原本使用的『問題解決型』的方法;也擴大了『課題達成型』的手法,並在選定題目等過程中,安排由高階主管擔任的專家診斷,及早給予CIP團隊正確的觀念與方法,讓每個人都能在過程中建立持續改善的精神。 持續改善和鼓勵創新,是公司能持續進步的動力,CIP是一場全員參與的活動,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有一次CIP的體驗,發揮你的創新能量。還沒報名嗎?第八屆就等你了!
【同場加演:翟神教我們的創新態度】
5/26的午後,有著初夏的酷熱,而讓當天的明基材料更沸騰的則是翟神即將蒞臨,翟本喬-智商200、網民間公認的神人,受邀於明基材料創新講座暢談『創新,是一種態度』。 開講前10分鐘會議室裡已是爆滿聽眾,眾多翟迷將聆聽他如何詮釋創新...如果當日您錯過『神』演講、或者仍意猶未盡,請看Q報以下的重點分享!!
身為全台灣第一個跳級生,他從來就不是個乖乖牌,堅信每個人都有改變和創新的潛力,之所以無法突破現狀,是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不對,導致只能跟著規範走。
想解決問題,先突破框架
解決問題的第一步,是抽絲剝繭找到病源,而不是就表面症狀去求立刻解決的方法,他用魚與釣竿的故事為例,(鼓勵獨立思考、自我判斷)更是一絕。
沒有框架,改變才能同時發生
翟神舉他在Google改良伺服器的電源架構過程中,有許多跳不出教科書框架的工程師質疑其可行性,但翟神憑著堅持做出單一電源電壓供應模組,此創舉帶來省下一千萬美金電費之成效,當然這也要感謝Google對員工的不設限。
漸進式創新:點子可以是偷來的
原來賈伯斯和比爾.蓋茲也是抄全錄(Xerox)的系統設計!!抄襲之後,要有改進的地方,才可以說是抄襲式的創新,最好的應用之一,就是用別人現有的產品,填補一個市場的空缺,關鍵點是:別人有,你就必須比他好才行!
創新,是循序漸進的過程
創新並不是將一塊磚頭丟出去,把窗戶打破就算了,還有很多步驟得要一步一步來。它是循序漸進的過程,必須確認各種條件都具備了,才能由一個想法,變成一個事業。把主意變成生意,還要擁有優勢,你有技術、資料、使用者、人脈及供應鏈嗎?如果沒有競爭優勢,再好的點子也只是一個夢。 到了講座的尾聲,我們深覺翟神的確是苦口婆心,他對現今教育制度有太多框架感到憂心,所以近年來他常與年輕世代站在一起,當年選擇回台,憑著就是這股『Change』的使命感,「創新是一種態度,不是一種制度」,當你可以真正悟透後,『無招,總勝有招』,請務必忘掉翟神與我們的那個炎熱午後。
翟神採訪側記
於翟神演講前兩周,編輯小組有幸近距離於翟神創辦的公司-和沛科技訪談翟神,當天是13號星期五,但對和沛科技的員工來說,It is a Happy Friday,沿用Google的文化,每周五下午是大家交流討論的時刻(Google稱作TGF: Thanks God It’s Friday),同仁甚至可以喝香檳、紅酒,轉換心情,放鬆腦袋。
翟神在美國Google工作七年,實際體驗感受Google文化所引發的創造力,而Google前輩沈修平曾告訴他,「唐僧西天取經,志在中土。」讓他明白不是一個人看完Google經典,修行成佛就完畢,還得把經典運回中土,帶來影響力。於是他將Google的企業文化模式引進台灣,並將好的、適合的元素留下。
提起Google,一定會想到奢華又充滿樂趣的各種開放設施,但實際上Google員工個人並沒有寬闊的辦公空間,辦公桌設計盡量讓人與人靠近,增加互動;和沛科技的辦公室便真實體現這樣的情景:一大間開放且明亮的辦公室,座位完全沒有任何裝飾或隔板,簡簡單單,同事間一轉頭就可以面對面交談;但走出辦公室後,有一個陽光從透明窗戶灑落的空間,不大,但很實用,裡面有解決民生需求的冰箱/微波爐/烤箱/零食;有暫時讓腦袋放空轉換的懶骨頭座椅/wii遊戲機/疊疊樂/桌遊;也有成堆的書可翻閱研讀,在這樣的環境裡,似乎可以感受到,靈感源源不絕、一觸即發。
(左) 開放式明亮的辦公室
(右) 解決民生需求的交誼廳
然而,雖然打造了跟Google類似的創意空間,翟神對於創新的想法仍是很實際的,如同翟神所推薦的書:“如何讓馬飛起來”的作者所言:創造是每個人都具有的能力,就跟走路一樣,不是憑空浮現的一種靈感,也不是獨特的天賦;創新是透過精深的專業及廣泛的觸類旁通,一步一步不斷累積而得,所以不一定要在有趣的辦公空間中才能激發出創意,也絕非得天獨厚的人才有創意,一起拿掉這些設限,用熱情去努力,一定會有創新的成果!
翟神推薦的創新書單:
在5~6月間的兩場盛會中,公司為同仁帶入了創新DNA的植入、啟發,提供了一個不同觀點,但這僅是一個起點,自我學習的激盪成長,關鍵在於包含你我在內的明基材料人是否有改變的欲望、突破框架的勇氣!!